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汾湖高新区:当产业在城水相依中转身

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汾湖高新区:当产业在城水相依中转身

今年5月,全国首个跨省域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4个镇各一部分,总面积约35.8平方公里。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是由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功能样板区,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资料图片)

今年,是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最后一年。水乡客厅的好风景,是否在一体化的规划下碰撞出了新经济?

澎湃研究所推出澎湃城市报告《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景观如何嵌入经济》,通过实地调研水乡客厅三镇(金泽镇、西塘镇、汾湖高新区),呈现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肌理。

海报设计 白浪

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的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发布“1236行动计划”,围绕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进行。

此计划与示范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绿色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理念相呼应。

汾湖高新区所处的江南水乡,“三生融合”是一度成立的。在古代,江南居民在农业生产中搭建桑基鱼塘,让自然界的系统能够帮助人们生存,就是“生态、生活、生产” 融合水平较高的表现。

但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生产的扩张与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生活品质缺乏,“三生”平衡一度被打破。

“三生融合”能否在汾湖高新区围绕“水乡客厅”的建设下再度实现?

近期,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实地调研汾湖高新区,观察这座曾经产城分离的湖区经济城在示范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身,生态保护和产城融合的现状,并提出可能的优化路径。

汾湖高新区中心城区和水乡客厅规划范围示意图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制图

生态:从开发区生产资料,到水乡客厅生活资源

汾湖高新区全域258平方公里中,四成为水。元荡、三白荡、太浦河等连接成片的湖泊漾荡,构建了汾湖高新区的生态空间脉络。

水脉密布外,汾湖高新区的城市发展布局,与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中的“撤乡并镇”行政区划改革热潮有关。

在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理念下,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小城镇经历多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其中,经历过“五镇合一”的苏州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区镇融合和撤乡并镇的典型案例。

2000年至2006年,黎里镇先后合并了原莘塔镇、金家坝镇、北厍镇、芦墟镇。2012年,汾湖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汾湖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并于次年与黎里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

行政区划上原有的分隔,也延续到了空间上。开发区着重生产功能的布局,传统产业园区粗放式开发,虽然聚集了多个制造业集群,但缺乏公共与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考量,也因此形成了开发区的通病——产城分离。

2020年,澎湃研究所采访时任吴江区副区长、汾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炳高时,他也提到了产城分离:“人口潮汐式流动。白天居民区是空城,晚上生产区是空城,资源错配严重”。

2023年5月,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走在水乡客厅边的汾湖大道上,发现大道两侧仍多处保留着工业化扩张时的特征:道路网宽阔、适合卡车运输,不宜步行;除部分停产搬迁的工厂外,中低端制造企业厂房仍在运行。

近年来,汾湖高新区的工业化步入中后期,城镇化速度放缓,开始关注生态与生活的建设。在《苏州市黎里镇总体规划(2014-2030)》中,围绕“一带两环”的生态空间(太浦河与环元荡、环三白荡)形成总体空间格局,显现出城镇生活融入生态空间格局的城市空间发展理念。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走访时发现,通过治理保护和设计,生态公园、景观资源逐渐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大渠荡北侧沿岸有很多草坪和儿童玩耍场地,很受居民欢迎。这些场地是当地小学课外集体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附近居民社交娱乐、亲子玩耍、体育健身等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

停留在大渠荡生态公园内的人们 本文图片除说明外均来自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在工业化早期,水成为一种生产资料,在松弛的排放标准下,对生态造成污染。而此时,水不再只被看作生产资料,而是作为优质的景观资源。那么,逐渐受到重视的水岸腹地,放置什么功能可以叠加生态优势?

早年间对于政府来说,这个答案是居住及生活配套建设。

据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了解,大渠荡生态公园2006年开放后,就有房地产商陆续拿地开发,定位中高端的商品房住宅区和配套商业。而近几年,随着商品房小区入住率提高,中心城区的社区商业业态逐渐丰富。

不过,当地生活服务业的多样性仍不高。通过实地调研及观测热力图,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汾湖高新区并无主要的综合型商业街或综合体。人气最旺的购物点是位于芦莘大道上的一家大型超市。沿湖岸的南京路北侧沿街店铺,入驻率低,零星开业的商业主要提供亲子早教托育和餐饮。

水乡客厅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根据吴江区产业“十四五”规划,水乡客厅作为吴江“好风景中的创新活力单元”,给汾湖高新区的“绿色创新”带来新动能。

汾湖高新区大渠荡生态公园,北岸是的高层住宅商品房小区

汾湖高新区一角 苏州新闻网 图

生产:在城水相依中,产业探索转身

汾湖高新区的产业故事,可以从2006年讲起。

2006年,始建于1997年的江苏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公告面积5.3平方公里,这开启了以汾湖开发区为主导的开发建设时期,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六年后,经江苏省批准,更名为现在的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辐射带动面积 258 平方公里。多年积累下来,汾湖高新区逐渐形成电梯制造、设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其中,电梯产业已成为汾湖经济的一张名片。

以中国电梯龙头企业康力电梯为代表,一批自主电梯品牌在汾湖生于斯长于斯,并联动20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整机研发、设计、生产、组装、销售、维护到物料及零配件的完整产业链。经过多年耕耘,“中国电梯看苏州,苏州电梯看汾湖”的名声流传开来。

2017年,又一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汾湖高新区。

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英诺赛科,作为中国唯一同时量产低压和高压硅基氮化镓芯片的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的企业。

考察多地,选择汾湖高新区,英诺赛科看中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沪苏浙交界处,有利于联动上下游产业,且距离国内首屈的交通枢纽中心虹桥仅50分钟车程,在商务与物流上有明显优势。

英诺赛科也颇有预见性。两年后,汾湖高新区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体化带来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沪苏湖和通苏嘉甬两条高铁未来的开通等,再次放大区位优势。

产业享受示范区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必然要接受处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先行先试”——其中,就包括产业升级。

此前,城镇发展依靠产业用地扩张的模式,常常与生态相互掣肘。而黎里镇河荡星罗密布,有“百湖之城”之称,但也令其用地破碎,生态上更为敏感。在吴江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对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提出了“绿色经济标杆”的定位。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通过调研、梳理发现,汾湖高新区正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将产业向绿色转身。

首先,守住下限,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倒逼当地企业转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的发布,不仅使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对能耗、水耗、亩均收益和税收等都提出了高要求。

部分企业因环保门槛提高而迁出汾湖。一位当地的制造业工人表示,他本在高温铸造车间工作,产生的粉尘会污染空气,由于环保标准提高,车间已搬去内蒙古。

其次,在“退二”的同时“优二”,原制造业空间向集约化发展。

示范区提出后,“汾湖星舰超级工厂”成为首个超大规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将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营高度共享于一体。据报道,超级工厂的亩均产出将达到传统工厂的6.5倍,综合能耗却只有60%。

建成后,包括康力、申龙等大型电梯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将在超级工厂到来后,更集约地“装进”工厂。

康力电梯厂区大门景象

另外,发展新兴产业,也成为汾湖高新区推动产业向绿转身的办法之一。

在新兴产业的选择上,汾湖高新区招商局局长陈之茂在介绍未来产业发展时表示,将瞄准半导体、智能装备、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汾湖高新区将在龙头企业英诺赛科的优势下,开展“半导体产业链”的精准招商,推出针对半导体产业的人才奖励政策,以及规划建设占地111.9亩的芯谷半导体产业园,和引入科大亨芯研究院等。

值得注意的是,水乡客厅及附近正在聚集一批提供高端科创服务的企业、科研机构,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科创服务集群。今年批复的水乡客厅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汾湖功能区的新型产业用地供给显著增加,保证了这一点。

位于水乡客厅内的思源科创园,则刚刚入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谈到水乡客厅内将要落地的高端生产性服务机构时,思源创业园总经理沈健对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表示:“科大亨芯研究院,是面向更高端的芯片相关研发,作为一个民营科创园区,我们可以差异化经营,分享科大亨芯、恒力新材料这些产业园、华为青浦研发基地的资源溢出效应。”

不过,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调研中发现,汾湖高新区的创客空间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例如大渠荡生态公园旁边的汾湖创客空间,2017年曾获“苏州十佳”创客空间,但如今已颇为冷清,挪作他用,只有一家儿童课外兴趣班租用了一个空间

汾湖创客空间主厅内景

从各项数据来看,汾湖高新区在产业升级上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

截至2022年,汾湖高新区拥有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独角兽”企业、6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16家苏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和近200家高新企业,新兴产业的产值提升至300.94亿元。相比2012年,十年来,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达到241.7%。

但汾湖高新区产城融合与产业转型的目标,并非能在朝夕间实现。当下处于转型阶段的汾高新区,是否做好了迎接更多人才的准备?

生活:人来了后,距离理想之城有多远?

汾湖高新区的人越来越多了。

新增的科创产业将为汾湖高新区带来更多人才、消费与财政收入。例如,AI人工智能未来社区建成后,预计将导入高素质人才和常驻净值消费人口3.6万人以上,每年带动商业消费和销售36-60亿元,每年增加财政收入1.5亿-2.4亿元。

示范区中的人才流动性优势也为汾湖高新区增色。例如2020年,为方便人才流动(引进),示范区出台了专业技术人才资格互认政策。

同时,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梳理发现,三年来,汾湖高新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分类出台了具针对性的人才与补贴政策,多管齐下地留住多层次人才。

汾湖高新区人才政策汇总。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制图

资料显示,汾湖高新区从2012年至2022年中下旬,引进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数量从88人增加到280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4家增至12家。据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数据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区新增申请人才引进落户662人。

但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当下的人才政策与汾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制造业发达的汾湖,产业虽有所升级,但仍需依靠制造业支撑。不论是走访在汾湖的人才市场,还是查询汾湖人才市场网站上公开发布的招聘岗位,仍有大量招募二产的劳动力需求,例如6月初的人才市场网站上显示,对人力资源的学历要求中,本科以下971个,本科及以上137个。可见,此方面的技术群体仍是汾湖主要的用工对象。

对此,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建议,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兼顾多层次、多方位人才的需求,尤其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关注度,而非仅以文凭和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而当更多人来了之后,汾湖高新区距离人们心中“工作+生活”的理想之城还有多远?

吸引人才之后,留住人才成为新命题,这需在产业和就业之外,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生活配套设施和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红利在发酵。

购房方面,示范区内试点住房公积金偿还异地购房贷款业务,意味着上海人去吴江买房,亦可用上海公积金摊还;就医方面,示范区内异地就医的“异地结算免备案、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等制度,有利于在短长期留在当地的人才就医;交通方面,将来上海地铁17号线、苏州地铁10号线都将延伸至水乡客厅站,汾湖高新区将实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30分钟内可达、浦东机场90分钟可达。

在生活配套设施上,汾湖高新区以水为结构的城市空间,为居住者带去了天然的滨水游憩休闲空间。

但生态之外,汾湖高新区还缺少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业态。周边设施包括教育、商贸、医疗、生活娱乐等都不够健全,还无法为引入的人才描绘“工作+生活”的理想之城样貌。

此时,在地理与交通上的优势,反而成为留住人才相对的劣势。具有较完备生活配套设施的上海、苏州等地也许会更受青睐。

而比更丰富的商业业态先到来的,是生活成本的上涨,尤其是房价。一位山东来汾湖高新区探亲的男士表示:“儿子2017年来的,当时每平米房价才不到八九千,现在房价每平米至少要一万九以上”。

“五年涨了三倍”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享受其他公共服务的入场券。据悉,引进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汾湖实验小学,对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实行积分制入学,本地购房和本科学历,成为积分优势。

走在初夏的汾湖高新区,我们可以看到建设中的园区,逐渐复原的生态景观。当生态与生产在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下得以优化,生活在示范区的人们期待更好的人居环境。因此,政府在引进更多人才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避免城市过快滑向士绅化。

——————

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最后一年之际,澎湃研究所推出澎湃城市报告《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景观如何嵌入经济》,通过实地调研水乡客厅三镇(金泽镇、西塘镇、汾湖高新区),呈现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肌理。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关键词:

上一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 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全球最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