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李博)好天儿大幅增加,差天儿显著减少,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5月2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说了2022年及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展示了十年来北京生态“颜值”变化。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新时代十年,北京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十年持续改善,大气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
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省级最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降低、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2022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3%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全市886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北京市试点碳市场管理,在2022年首次开展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为鼓励排放单位积极消纳绿电,实现绿电消纳和碳市场联通,把绿色出行项目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交易,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全社会减污降碳。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1,实现多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38.6%增加至2022年44.8%,全市生态系统类型不断丰富、稳定性逐渐增强、持续性不断向好。
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北京市深化“一微克”行动,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减排和扬尘管控,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61万辆,完成2.1万户村庄散煤清洁能源替代;提升扬尘精细化管控水平。聚焦“三水统筹”,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完成第三个污水治理行动方案,216个问题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好天多了近4个月
十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与2013年相比,2022年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均下降一半以上。
其中,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近60微克/立方米。SO2年均浓度从26.5微克/立方米,降至3微克/立方米,降幅达88.7%,多年保持极低浓度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基本相当。优良天数为286天,增加了110天,换算下来,好天多了近4个月;重污染天数由58天减少到3天。
十年来,北京市水生态环境实现质变。2022年,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动态消除劣V 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显著增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何治介绍,北京市通过生态补水实现流域内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并持续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在全市五大水系布设200余处监测点位,为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复苏提供了稳定保障。
2022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7.9%,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8.1个百分点。北京市以大兴区新凤河、凤河等为代表探索生态修复路径,促进多要素、全流域的系统修复与改善。
2022年,北京水生态状况良好,全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达到优良水平。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不仅多见于山区河流中,还“现身”凉水河、大石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市域内五大河流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密云水库水量创历史新高,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景象成为常态。
“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力监”全面监测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方面,北京市在天空地一体化三维监测网络基础上,持续开展PM2.5来源解析和污染过程追因溯源,为大气监管和污染应对提供技术支撑。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沈秀娥介绍,2022年以来,北京市逐步建立“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力监”方式,对空气质量及主要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监测。
“天上看”,主要是用200多颗遥感卫星观测北京及周边区域地面状况;“地上巡”,主要是车辆走航及近1万个工地视频开展巡检;“数据联”,主要是整合了环境、气象、污染源在线监测等数据开展实时监控;“电量核”,是通过企业用电数据来验证企业排污是否正常。通过上面全面监测,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污染问题线索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挖掘,有力支撑精准治污。
沈秀娥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持续运用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智慧监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感知力。在做好全要素监测的同时,继续拓展碳监测等,全面支撑生态环境监管。到2025年,与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