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国宝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爱尔娜》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引进出版。这是可以文化出版的第八部托卡尔丘克重量级长篇小说,另外七部分别是布克国际奖获奖长篇小说《糜骨之壤》、长篇小说代表作《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最后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怪诞故事集》《衣柜》《世界上最丑的女人》,文学评论《玩偶与珍珠》。《爱尔娜》由著名波兰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张振辉从波兰文直接翻译。
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欧洲重要作家,她生于1962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与人类生活。
《爱尔娜》作为托卡尔丘克小说写作的起点,已经体现出她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以及在之后的写作中持续关照的主题:意识与无意识,灵魂与身体,梦境与现实,究竟意味着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世纪初一个波兰家庭的神秘聚会
《爱尔娜》的波兰语题目是《E.E.》,也就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全称:爱尔娜·爱尔茨内尔。爱尔娜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还有五个姐妹和两个兄弟。在小说的开篇,爱尔娜在一次吃午饭时,毫无预兆地晕倒了。她听到各种各样的说话声,看到一个影子在玻璃上游动、房间里长出了一棵大树、一个戴着金丝边单片眼镜的男人站在弟弟的身后……只有爱尔娜的妈妈知道,这个男人是爱尔娜素未谋面的、去世已久的外祖父。
爱尔娜的妈妈重新在家里组织了神秘主义聚会,参加聚会的有市政局死亡登记处的职员、犹太医生、脑科学研究者、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围坐在桌前,手拉着手,等待着爱尔娜沉睡,在乩板上写字,用不同的声音说出断续的词。这些参加聚会的人,有的希望通过爱尔娜和死去的亲人沟通,有的希望知道世界上某个难解之谜,有的则持怀疑论,将爱尔娜的症状看作弗洛伊德所说的“歇斯底里”。
歌德叙事诗《魔王》的现代回声
在《爱尔娜》这部小说的最后,全程观察了爱尔娜和神秘聚会,却几乎不置一词的年迈的医生洛韦,临死前揭示出爱尔娜说的这些词其实来自德国诗人歌德的名作《魔王》:
小男孩,当你走进这片寂寥无声的林子里时,
你会看见我的女儿们都在星光的近旁,
我的女儿都在一片青苔上跳舞,边哼着小调,
我的每个女儿都比梦幻中的幽灵更加美丽。
《魔王》发表于1782年,是歌德根据丹麦民歌《爱尔王的女儿》所做的叙事体歌谣,讲述的是一位父亲策马带着生病的儿子前往医生家里,在路上,奄奄一息的儿子不断听到魔王的召唤,魔王给男孩讲述他的女儿和他的幽灵世界,但父亲却什么都听不见,最后,他们抵达医生家时,男孩已经死了。
《爱尔娜》中亦真亦假的故事与《魔王》的奇妙互文,也许会给我们理解这个文本提供一把可用的钥匙,让我们重新审视小说中所提及的现实与梦境。
重新理解用现实主义定义的世界
托卡尔丘克在诺奖演说中提道:“我认为当下的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今天我们用现实主义理解的东西,并寻求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限制,穿透我们观看世界的玻璃屏幕。”《爱尔娜》虽然只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波兰家庭的故事,但它却是托卡尔丘克对坚固而宏大的文学固有观念的一种犀利挑战,或者说它挑战的不仅仅是文学。如果我们能够去除固执的“真理”镜片,那么这部小说将有可能带来深刻而长久的震撼。
作为一部多视角的小说,《爱尔娜》本身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围坐在桌前参与聚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同样的,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可以认同无论哪个视角的想法。它可以是一个历史学探究,也可以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故事,也可以是神秘学等等。而无论如何,托卡尔丘克开启文学之旅的起点,也可以是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的起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